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歡喜做 甘願受—擔任志工的歲月

筆者:蔡秀珍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——卅年前的老同學,現在有志一同當上了「榮欣志工」,又湊在一起,有時候會在探視年長榮民後,來個小型同學會,一起用餐、聊天。 加入基隆市榮服處「榮欣志工」行列已有三年了,在志工隊巧遇卅年前同班的兩位高中同學;我們「三人行」編在同一小組,每個月撥出固定時數探視獨居年長榮民及遺眷,幫忙清理居家環境及注意他們健康狀況,有病就幫忙送醫。擔任志工的日子,讓生活更為充實。 誠如麥帥將軍所言:「老兵不死,只是凋零而已。」 他們的健康狀況都不是很好,探訪時我們找話題閒話家常,對這幾位白髮皤皤,七老八十的伯伯,內心深處總有幾分敬意與不忍。 敬佩的是,他們耿直忠誠的軍人特質;不忍的是,他們的健康都亮起了紅燈。 任伯伯是位慈祥的長者,永遠一身潔淨的裝扮,看的出是愛乾淨的人。胃開過刀,食量很小,清洗蔬菜都是泡了再洗,洗了又泡,絕對不讓農藥吃下肚。他告訴我們,有一個不在他戶口名下的親生兒子,偶爾會從台中來探視;雖然到現在還是個「伸手牌」,但「有子萬事足」,兒子偶然的一通請安電話,仍會讓他心滿意足。 王伯伯八十七歲,耳朵重聽,安靜而不多話,跟他說話時音量得再放大一倍;乾女兒常為他打理生活一切,帶他就醫,見到我們時總要我們勸他不要回大陸定居;但王伯伯則指望大陸的侄子能照料他,侄子曾來臺灣兩次,拿回去不少錢,在南京老家蓋了新房,準備接他回鄉「安享天年」,並要「扛起養老送終」的責任。 林伯伯和梁伯伯兩人比鄰而居,都是浙江老鄉,像兄弟般,一同到醫院拿藥,一同上市場買菜,三餐各煮各的。住家後山邊有一塊空地,一個喜歡栽種花卉,一個喜歡種蔬果,種花、種菜可以活絡他們的筋骨,每天的運動量是足夠了。今年兩人一同回大陸兩個月,林伯伯回鄉十次花了兩百多萬,梁伯伯那一趟就給了家人五十萬元,兩人異口同聲說留點老本,夠用就好了,反正錢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他們都有共同的特性,自己省吃儉用,回大陸探親卻出手大方。 吳女士是位遺眷,講起話來,輕輕柔柔的,有條不紊;頸部長骨刺,走起路來,彎腰駝背,相當吃力,且膝下無子女,是靠政府接濟的低收入戶。 見她生活拮据,區公所里幹事真是給面子,經我們誠懇相求,已經提高吳阿姨低收入戶的補助款,如今獨自一人省吃儉用,生活應該會好過一些。 潘先生喜好揮毫,博覽史書,一進門就看到他的墨寶—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。上次去探視他,正在看白話文的廿五史。他喜歡搬出藏書,更願意割愛相借,還要我們帶回去看,拗不過他的好意,我順手選了一本「中國帝王學」,很用心地把它看完,並寫了三頁讀後心得,以便下次見面時,可和他應答讀後感言。這種大部頭史學書籍,是介紹唐太宗君臣在貞觀年間的政績,讀起來雖然生硬,但發人省思。 我們這三位卅年前的老同學,現在有志一同當上了「榮欣志工」,又湊在一起,有時候會在探視年長榮民後,來個小型同學會,一起用餐、聊天。 從事志工之後,我們找到了「道德的基礎」和「安定的力量」,更學會了如何疼惜自己和關懷別人,我們的到訪,雖不見得能為他們帶來多大的歡樂,但一顆關懷的心卻永不退溫! (點閱次數:1226)